欢迎访问山东浩然正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!
电话:0531-55697158 English
当前地址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新闻

NEWS

行业新闻
浩然正气哪里来?法律人养气十大秘诀正流行

2016-09-05


养气?

有人说是养气质,

也有人说是养精神。

在中医的理念中,

气是非常玄妙又重要的一个概念。

很多时候我们讲求养生的方法,

就要从养气入手开始培养。

那么,

对于法律人来讲,

如何养气?养什么气?

孟子曾说,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

有人认为,

孟子的那段解释确实契合法律人的职业精神。

我们相信,一个人浩然之气充于胸腔,他的一言一行,自然会依据“仁”和“义”的轨迹去办事,自然也会脱离于利益之外,能用清醒、冷静、客观的立场去处理繁重的法律事务。不过,今天我们不是要给法律人上哲学课,而是一堂养生课。我们借用一位长寿老人经过刻苦地钻研中医、练习气功,从古老的医学和传统文化中进行多年的探求和实践,所形成的一些养生保健经验,现在浓缩形成了“养气十诀”,律新社小编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慎言语以养神气

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(意识)作主宰的。古人把神称作“君主之官”,意思是说,神对人体就像国家的君王对百姓那样,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。因此,对神的养护是第一位的。反之,神的耗散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。

出庭律师、检察官以及法官,在法庭上唇枪舌剑非常常见,有时候从头到尾开庭下来,浑身大汗,口干舌燥。那么,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神气呢?《西游记》里有句话言:“口开神气散,舌动是非生”。就是说,讲话不谨慎,好讲大话、假话、废话,易于伤神散气。此外,讲话过多,则言多必失,就可能会滋生是非,引起烦恼,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,影响身心健康。古之善养生最重视对神气的养护,主张精神内守,寡言静养。人的神气充足了,精神就稳定了,精神主宰生命活动的地位就可能确立起来。所以,对于法律人而言,其实,身体的活动并不多,主要是说话需要很多,所以特别需要注意说话太多伤身,不需要说的就少说。

二、乐助人以养胆气

人的胆气大小往往与自己的公心多少相联系的。老子说: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。及我无身,吾又何患?”意思是说,我之所以经常担心会有祸患,因为我考虑的是自身;如果不考虑自身,还会怕什么祸患么?在这里,老子教人处事做人要多行善事,助人为乐。一事当前少想什么私字、我字,多想集体、别人,其胆气自然会壮起来。

对于法律人而言,一个道德高尚、仗义执言的人,一定是乐观向上,胆气过人的。俗话说:“心中没悬事,不怕鬼敲门。”这种不怕鬼、不信邪的胆气,来源于无私心。反过来说,私心重的人,总是常怀戚戚之心,处处谨小慎微,内心很少有安静的时候,活得很苦很累。特别是那些干了坏事的犯罪嫌疑人,不可能有豪壮的胆气和平静的心态,他们作案时会隐蔽的害怕,案发后则总是提心吊胆。

三、善制怒以养肝气

“怒伤肝”,发怒往往能够制人于死地。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由于周瑜的气量狭小,受到诸葛亮的强刺激,盛怒之下,肝气上冲,把肝动脉管冲破,引起大出血而死亡。另外,大凡患有肝癌的病人,绝大多数是易于发怒而又不能自我调解这一情绪的人。因此,养肝气的重要一环就是善于制怒,增强对怒的情绪的调解能力和自控能力。法律人有侠肝义胆,嫉恶如仇,但看到坏人坏事都怒从心头起,最后可能反而伤了自己。所以,需要适当调节,养肝气。

善于制怒与佛家提倡的“忍”有本质的区别,“忍”只能使怒的情绪不发作出来,但怒的心理并没有变化,忍多了就会使肝气淤滞,成为致病的因素。正确的制怒方法,就是儒家强调的要保持中和之气。何谓中和之气?儒家认为:“发而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”。

四、少忧思而养脾气

“脾主思”,“忧思伤脾”。人在由各种矛盾构成的社会中生活,不可能没有忧愁的事。好忧思者其显著特征是胡思乱想,久而久之,“思则气结”,食欲不振,神经衰弱,面黄肌瘦,导致疾病。法律工作经常熬夜加班,说大了是忧国忧民,说小了是为稻粱谋,总有挥之不去的烦恼,所以需要善加调节,养好自己的脾气。这样才能神清气爽,更加有利于工作和生活。法律人要从养生出发,人虽不能杜绝忧思,但可以减少忧思或化解忧思。化解忧思的良方是使自己的头脑变紊乱为专一,变无序为有序,变忧愁为乐观,变狭隘为宽容,这样就能打开“气结”,充养脾气。

五、食清淡以养胃气

脾与胃一个属于脏,一个属于腑,有着共同的属性,调养脾气,重在抽象的意识,而养胃气,则是从实在的形体上讲的。“胃为后天之本”,可见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程度。由于法律人的工作常常不能正常作息,要么是和同事讨论案情,要么是自己在苦思冥想,动不动就忘了吃饭。到了饭点,不能正常吃饭就是会坏了胃,过了饭点,又强行饮食,也是会让身体机能紊乱。所以,既需要在吃的内容上讲究,同时,也要在吃的形式上注意,这样才能养好胃气。

养胃气首先要给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,食大鱼大肉或过于油腻的食物,就会增加胃的负担,降低胃的消化功能,甚至造成各种胃病。食清淡包括低盐、低糖、低脂肪(即三低),坚持素食为主,素荤、粗细搭配,多吃蔬菜和新鲜食物、整体性食物。根据各自的身体实际和不同季节,实行科学进补。同时,还要杜绝暴饮暴食,不求美食美味,只求科学合理,从清淡中养护胃气。

六、多运动以养骨气

人们常说的“生命在于运动”,这里,主要是指人的形体运动。人体运动多了,可以保持肢体大小关节的灵活度。大小关节的灵活,标志着体内各条气路上大小隘口的畅通,从而使骨骼摄取内外营养(包括钙质、胶质等)的功能大大加强。一个骨气充足通畅的人,决不会出现骨质疏松、关节强直、骨质变形等症状。当然,通过形体运动养骨气,还有一定的窍门,就是在运动时,必须加上意念,做到形与神合。具体地说,就是把意念收到身体里边去,这叫内守法。运动上肢时,意念注入到上肢,运动下肢时,意念注入到下肢。总之,运动哪个部位,意念就注入到哪个部位去,此乃中医所云:“意为气之帅”,“意到气到”,就是说在意念的主导下,意注入哪里,气的能量也就随着补充到哪里。这种形与神合的运动对于充养骨气,乃至养护全身,都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这里的骨气有双关语,既是指骨骼强壮,也可以说是法律人的铁肩担道义,这里就需要法律人注意劳逸结合。在办案之余,也能适当锻炼,这种锻炼不一定非常剧烈,或者需要多长时间,但是只要坚持下来,形成好的习惯,就会反补你的工作,让自己精力持续保持旺盛。

七、广交友以养人气

人既是自然的人,又是社会的人,这就决定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会,而人和自然的关系则是通过社会这一中介来维系的。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既不能脱离自然,也不能脱离社会。然而古时候一些养生家都主张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”,进行闭门清修,从而隐于深山老林、大漠石窟,像与社会隔绝了。其实不然。一个人如果真正脱离了社会,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。

有些法律职业需要封闭一点的圈子,比如法官、检察官,和世俗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,因为要保证司法公正。但是这不意味着都不出去,圈子内的人物还是应该多多走动和交流。至于律师,结交各色人等应该是正常的事情,律师的人气往往意味着知名度的提升,对于业务提升也大有好处。养生保健也不能自我封闭,要通过广交朋友,建立起开放式的、和谐的生活空间和广泛的人际关系,以强化人的群体效应,即强化人气。人气旺,事业兴,利养生,身心自然健康。

八、好读书以养灵气

有科学家说:“聪明在于勤奋,天才在于积累”。这话符合养生的道理。我们所说的灵气,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感。而人的创作力大都本源地灵感,作家、诗人的不朽之作和千古名句基本上都是在灵感中诞生的,书画家的一些传世之作是在灵感中完成的,科学家的有些发明创造是在灵感中实现的。甚至有的军事家指挥的大的战役的胜利,也是在灵感中筹划和实施的。人的灵感虽然有天资聪明的因素,但更重要的因素,在于养成读书的习惯,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。脑元体里储存的知识信息越多,激发启动灵感的能量就越大,因而灵感显现的机率也就越高。

读书应该是法律人的天然爱好吧,因为日常的业务水平需要提升,必须通过博览群书来提升,法律人的素养也需要文化的低温。经常读书,也会增加自己的生活情趣,这也有助于塑造法律人的良好形象。有了灵气,就是有了智慧,不仅事业会获得成功,而且能从多方面、多层次去养护自己的生命。

九、正循环以养元气

据说,元气是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刹那间,由宇宙自然注入的最原始、最根本的生命信息,它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。人的生长衰亡都是由于元气的变化所决定的。元气充足,人的生命力就旺盛;元气减少,生命力就衰弱;元气消失,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。人生减少散失元气有几个大的途径:一是发生对心灵有振憾、对躯体有摧残的大的事故;二是长期生活在精神受折磨的环境中;三是患了大病,甚至动了大的手术。以上三种情况有时是难以用主观意志为转移的,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。

法律岗位常常让人接触到社会中的负能量,律师要接触杀人犯,或者其他犯罪嫌疑人,这种接触本身无疑会影响自身的气场。检察官虽然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的权力,但是具体的个人,还是不免沾染上一些负能量,有朋友做了检察官后,与人说话都提高到了几度,因为要镇得住一些嫌疑人,还要回应一些挑衅,这需要内在的元气支撑,用正能量克制负能量,这就要求你身体的能量可以正向循环,负面情绪可以及时派遣,正面情绪可以积极吸纳。

十、坦胸襟以养正气

这是养生的至高标准。养生的的过程就是一个正确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。要实现养生的目标,就要树立“大道为公”的世界观,具有“心包天地”的大胸怀。然而,“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”,特别对主观世界的改造,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。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,一是“私”字,一是“执”字。人们在常态中认识主观世界往往带有片面性,缺乏整体性,但却非常执着。这种执着于局部忽略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在社会上带有普遍性,人有私心和执见,就不可能有坦荡的胸怀,也不可能颐养正气(即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)。

有些法律岗位特别强调正气,比如法官、检察官,只有正气凛然才能在圆满完成法律人的执行法律的任务,如果自己都藏头缩尾、软弱无力,在操办具体案件中,如何能够让大众生起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呢?即便是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,那也是法律赋予的职权,也应该具有一身正气。法律人养生要坦胸襟,就要祛私心,树公心,行善心,用真心,献爱心。只有这样,才能树起一身正气。

总体来说,养生保健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。它包括修身,更强调修心。两者相比之下,修心是最难的。修心不仅要在静的背景下净化意识,陶冶性情,更多的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磨练自己的心性,以增强精神的承受力,适应力和自控力,进而拓宽心胸,涵养道德,完善自身。即使是修身,也不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样,认为打打拳,跳跳舞,练练功就是养生的全部内容了。相反,形体运动也不是孤立进行的,它里边还包含许多意识的运动及其与形体结合的方法,千万不可简单化。希望广大的法律人能够善于养气,小则让个人身体健康、家庭幸福,大则利国利民,可以多为国家做些贡献。

来源:律新社